<legend id="h4sia"></legend><samp id="h4sia"></samp>
<sup id="h4sia"></sup>
<mark id="h4sia"><del id="h4sia"></del></mark>

<p id="h4sia"><td id="h4sia"></td></p><track id="h4sia"></track>

<delect id="h4sia"></delect>
  • <input id="h4sia"><address id="h4sia"></address>

    <menuitem id="h4sia"></menuitem>

    1. <blockquote id="h4sia"><rt id="h4sia"></rt></blockquote>
      <wbr id="h4sia">
    2. <meter id="h4sia"></meter>

      <th id="h4sia"><center id="h4sia"><delect id="h4sia"></delect></center></th>
    3. <dl id="h4sia"></dl>
    4. <rp id="h4sia"><option id="h4sia"></option></rp>

        1. 当前位置:
        2. 首页
        3. >
        4. 地方
        5. >
        6. 贸易动态
        7. >
        8. 正文

          渝新欧作为重庆外贸的主通道,现已成为连接中亚、西亚、南亚、东南亚,辐射欧洲腹地的国际物流大通道。据悉,2022年渝新欧新增中欧班列南通道、中吉乌公铁联运、中老泰双向铁路联运等7条线路,开辟了格鲁吉亚第比利斯、罗马尼亚康斯坦萨、老挝万象等10个境外新站点,进一步助推重庆国际通道网络建设、物流服务网络完善、内联外畅水平提升。
          渝新欧有关负责人表示,通过不断强化区域联运、通道联动、平台联动,2022年,渝新欧大通道衔接长江黄金水道运量同比增长137%;与西部陆海新通道衔接运量同比提升104%。去年中欧班列(成渝)开行超5000列,位居全国首位。同年6月,中欧班列(渝新欧)重箱折列累计开行量正式突破10000列大关,重庆成为全国首个中欧班列重箱折列突万列的城市。
          “渝新欧国际班列的双向稳定开行,为本地企业加速开拓海外市场提供了快捷、安全的物流通道,进一步密切了通道与产业经济的联系,并为重庆获批内外贸一体化试点地区提供有力支撑,更有效保障了国际产业链供应链的稳定。”该负责人说。
          助力打造全国铁路货邮枢纽,渝新欧在全国率先完成回程邮件“一点清关”运输测试、顺利开启全国首次回程邮包南通道线路和去程明斯克邮包测试,累计发运国际邮件近3000万件,货值约21亿元,位居全国第一。重庆成为全国首个实现中欧班列双向运邮政策落地的城市。
          夯实内陆整车口岸标杆地位,渝新欧率先实现“重庆造”新能源汽车运输及首搭中老铁路出口东南亚;商品车铁路运输专用车国际班列(JSQ)常态化开行,整车JSQ出口专列通关落地重庆,助推庆铃、长安、长城等品牌汽车频频出海。此外,全国首次宾利进口保税整车运输测试顺利,实现又一豪车汽车品牌进口分拨业务从沿海到内陆的战略转移。
          保障重要物资供应链稳定,渝新欧稳定开行钾肥、精细化工产品等物资专列,为助推“三农”工作顺利开展提供支撑;常态化进口国外优质品牌奶粉约6万吨,创新采取液袋运输方式进口俄罗斯菜籽油约8万吨,改变本地民生企业高度依赖港口城市的局面。
          此外,为进一步提供现代化全链条综合物流服务,渝新欧还创新开展“区块链+跨境金融”创新应用试点,加强银企协作,为多家上下游企业提供融资超1.5亿元,切实解决中小微企业融资痛点。开具首张渝新欧铁路电子提单,实现区块链技术赋能物权属性、全流程信息实时追溯、单据信息透明化“三大突破”,2022年共计签发铁路提单超2100份。
          据悉,下一步,中欧班列(渝新欧)将持续优化物流运输组织,强化产业链供应链服务,加快建设现代物流体系,为开放型经济高质量发展持续引入动能源泉。

          中国服务贸易网站及版权免责声明

          1、凡本站及其子站注明“文章类型:原创”的所有作品,其版权属于商务部网站及其子站所有。其他媒体、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时必须注明: “文章来源:商务部网站”。

          2、凡本站及其子站注明“文章类型:转载”、“文章类型:编译”、“文章类型:摘编”的所有作品,均转载、编译或摘编自其它媒体,转载、编译或摘编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,并不代表本站及其子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。其他媒体、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时必须保留本站注明的文章来源,并自负法律责任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