<legend id="h4sia"></legend><samp id="h4sia"></samp>
<sup id="h4sia"></sup>
<mark id="h4sia"><del id="h4sia"></del></mark>

<p id="h4sia"><td id="h4sia"></td></p><track id="h4sia"></track>

<delect id="h4sia"></delect>
  • <input id="h4sia"><address id="h4sia"></address>

    <menuitem id="h4sia"></menuitem>

    1. <blockquote id="h4sia"><rt id="h4sia"></rt></blockquote>
      <wbr id="h4sia">
    2. <meter id="h4sia"></meter>

      <th id="h4sia"><center id="h4sia"><delect id="h4sia"></delect></center></th>
    3. <dl id="h4sia"></dl>
    4. <rp id="h4sia"><option id="h4sia"></option></rp>

        离退休干部局

        首页>健康养生

        来源: 类型:

        这些表现是你的身体在拉响警报!不要忽视了!

        冬季阳气衰微,万物收藏,大地冰封,雪化风寒,大自然中的生物处于养精蓄锐的状态。同时,冬季又是心脑肺等重病的高发季节。当这些疾病发作时,一般常有信号(先兆),患者或家人若能识别这些信号,及时就医确诊并治疗,或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,预后将大为改观。

        急性心肌梗死的发病信号

        1.疼痛:

        急性心肌梗死是冠心病发展的最严重结果,一般冠心病引起的心绞痛,通常不超过15分钟,经休息或舌下含速效硝酸甘油片可很快缓解,且不经常发作。

        如果近期心绞痛发作频繁,或疼痛时间延长,疼痛经休息或含速效硝酸甘油也不能缓解,就要看作是急性心肌梗死的先兆。

        过去从无心绞痛的人,突然出现心绞痛,并伴有胸闷、心慌、气短、恶心、呕吐、面色苍白、烦躁不安、有死亡将至的恐惧感等症状,也是急性心肌梗死即将来临的发病信号。

        2.表现异常:

        突然出现不明原因的体力下降、难以形容的胸痛、咽部异物感、原因不明的牙痛、突发上腹部剧疼、严重胃烧灼感、骤然反酸、脉搏细弱跳动无规律、瞬间大汗淋漓,皮肤湿冷、呼吸困难和神志恍惚等,即使无心绞痛,也很可能是急性心肌梗死的先兆。

        脑血管意外的发病信号

        1.运动障碍:

        逐渐或突然感到上肢和手脚软弱无力,活动笨拙或不灵便。

        2.感觉障碍:

        手脚或部分肢体突然麻木,冷、热、触等感觉迟钝或消失。

        3.语言障碍:

        谈吐不清或听不懂别人说话的意思。

        4.视力障碍:

        出现短暂性视力模糊、偏盲或一过性失明。

        突发头晕、耳鸣、走路摇摆不稳。

        5.精神状态改变:

        或沉默寡言,或急躁多语,或嗜睡,或一过性意识丧失;突发剧烈头痛。

        高血压危险的发病信号

        1.原有高血压病史,平时血压尚平稳,现在血压逐渐或突然升高,达到高压24千帕(180毫米汞柱)、低压17.3千帕(130毫米汞柱)以上。

        2.头越来越痛,走路不稳,脚似踩棉花;头晕、恶心、呕吐,视物模糊,以及全身或局部肌肉出现抽搐。

        心力衰竭的发病信号

        1.心脏病患者在没有感染的情况下,稍做轻体力活动即感心慌、气短、脉跳增快,休息后呼吸和脉跳恢复到正常状态所需的时间比平常多。

        2.尿量减少,体重增加,下肢出现轻度水肿。
        3.夜间睡眠时须垫高枕头才感觉舒服,睡眠中常因气短而憋醒。

        4.严重心律失常的发病信号患者心搏有停顿或胸内撞击感,并伴有心慌、憋气、头晕、疲倦无力等症状。

        5.有的还可突发抽搐、不省人事。

        呼吸衰竭的发病信号

        患者原有肺部疾病,逐渐或突然出现呼吸困难,口唇、指甲、耳部发紫,同时伴有头胀、精神不易集中、智力减退、夜间失眠、白天嗜睡、烦躁不安和肢体无意识动作等。

        冬季的养生法则

        冬季万物都开始蛰伏休息,机体也应该相应地进行调养,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。

        1.保暖防寒,冬季应调养情绪:

        严冬腊月,寒风凛冽,雨雪纷飞,江河冰封,草木枯槁,如此万物凋零之象,常会使人触景生情,尤其是老弱多病之人,情绪的变化更为明显。因此,情绪调养十分重要。冬季情绪调养,重在安定心志,注意不要使情绪过于激动,以免骚扰潜伏的阳气。

        2.冬季宜早睡晚起:

        早睡以养阳气,保持身体温热;晚起以养阴气,待日出而作,可躲避严寒,求其温暖,使人体阴平阳秘。特别是阳气不足的人,当风起骤寒之时,尤宜早睡晚起。不过,冬季阳气闭藏于内,阴气在外,若调养失当,过贪辛热暴暖,就会内扰阳气,迫其外泄,或积热于内,形成阴虚火旺之候。到了春季,就会发为温病,或诱发宿疾。这也是违背“秋冬养阴”的养生准则的。

        3.因时因地因人制宜:

        冬季养生,应根据不同地区气候和人的体质,进行调节。

        4.冬季锻炼注意事项:

        切忌在大寒、大风、大雪及大雾中进行,一般宜在室内活动,年老体弱者尤应避免。冬季锻炼的运动量要适度。《千金方》中说:“冬时天地气闭,血气伏藏,人不可作劳出汗,发泄阳气,有损于人也。”这就说明,冬季阳气潜藏,若运动量过度,则会耗散阳气。

        (文章来源:骨事一点通)

        查看更多意见

        单位名称
        姓名
        手机号码
        意见分类

        发表意见建议
        验证码验证码看不清?
        智能问答